里夫金:“能源互聯共享”
如果每一個人都連接到互聯網或者物聯網中,那么無數的人將通過網絡將自己的經濟活動傳遞出去,這將導致從未在歷史上發(fā)生過的巨大變革。在家中或辦公室中生產綠色的電力,如利用太陽能、風能發(fā)電,能源互聯網可以零邊際成本傳送電能,在能源互聯網上,所有人可以生產和分享他們的電。
—— 美國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 里夫金 《第三次工業(yè)革命》作者
2011年杰米里﹒里夫金在《第三次工業(yè)革命》提出了全新的工業(yè)革命的概念,新能源方式和新通訊技術的結合預示著新工業(yè)革命的到來。第三次工業(yè)革命的五大支柱是向可再生能源轉型、建筑微型電廠、儲氫等儲能技術、能源互聯網和插電式交通。能源互聯網是基于“將每一大洲的建筑轉化為微型電廠,以便就近收集可再生能源”并“利用互聯網技術將每一大洲的電力轉化為能源共享網絡” 。里夫金描述道:“在即將到來的時代,億萬人能夠在自己的家中、辦公室里和工廠里生產綠色可再生能源,多余的能源可以與他人分享,就像我們現在在網絡上分享信息一樣?!?
國防科技大學:可再生、分布式、聯起來、開放式和融進去
提出能源互聯網具有“可再生、分布式、聯起來、開放式和融進去”五大特征。能源互聯網未來高級階段的主要能量供應來源是可再生能源,其大規(guī)模接入勢必促使傳統(tǒng)的能源網絡轉型為能源互聯網。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分散性和間歇性,需要建立就地搜集、儲存 和使用能源的微型網絡,這些能源微網單個規(guī)模小、分布范圍廣,構成能源互聯網的一個節(jié)點和局部。
智研院:踐行“互聯網+”
構建能源互聯網,打造電網與互聯網協同發(fā)展的新業(yè)態(tài),需要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作保障,尤其重要的是互聯網思維方式的革命。實現這一目標,未來可以在以下三個方面開展探索:
一、 構建能源互聯新模式
包括商業(yè)、營銷、研發(fā)、運營、服務等模式。
二、 建立能源互聯機制
包括組織機制、運行機制、市場機制、政策保障。
三、 加快能源互聯技術研發(fā)
包括電源、電網、儲能和信息通信技術。
南瑞薛禹勝院士:不是簡單地把能源網和信息網混雜在一起
Internet 是支持信息流的計算機技術,而能源流服從的物理規(guī)律與信息流不同。能源互聯網不能簡單套用Internet的概念,而是在支撐層面上的深度融合,實現能源流的全面監(jiān)控及優(yōu)化。我不反對用“能源互聯網”這個詞,但我不同意把IT中的詞生搬硬套到能源領域中,不是簡單地把能源網和信息網混雜在一起。
——中國工程院院士 薛禹勝 “2014第六屆中國(無錫)國際新能源大會”
能源互聯網定義: 是由物理系統(tǒng),即電網、氣網、熱力網、交通網等構成的綜合能源網。未來能源的核心是電力和電網,為了保證電力的安全,應重視以電力為主的全方位的能源安全。
能源互聯網技術要素:
1.分布式的儲能及一次能源轉換技術
2.互聯網技術:包括分部電源、儲能、智能用電即插即用,需求側信息挖掘等
3.電動汽車及各種智能用電模式
4.RES(可再生能源)與分布式發(fā)電技術
劉振亞: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 實現“兩個替代”
2014年7月27日-31日,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電力與能源協會2014年會,原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在會上發(fā)表署名文章“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,服務人類社會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”。針對世界能源變革的思路與實踐,劉振亞認為,只有樹立全球能源觀,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,統(tǒng)籌全球能源資源開發(fā)、配置和利用,才能保障能源的安全、清潔、高效和可持續(xù)供應。能源問題具有全局性和廣泛性。樹立全球能源觀是推動能源變革的重要前提。全球能源互聯網由跨洲、跨國骨干網架和各國各電壓等級電網(輸電網、配電網)構成,連接“一極一道”(北極、赤道)大型能源基地,適應各種集中式、分布式電源,能夠將風能、太陽能、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輸送到各類用戶,是服務范圍廣、配置能力強、安全可靠性高、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臺,具有網架堅強、廣泛互聯、高度智能、開放互動的特征。